⑹、機座堵塞:
1、進料不均勻,忽多忽少,嚴格控制進料量,空載開車,逐漸打開進料閘門,由機座的玻璃窗孔觀察物料上升狀態(tài),物料面達到底鏈輪的水平軸線時,進料閘門不能再增大。
2、回料太大,使提升的物料不能全部進入卸料管而返回機座, 這樣機座中物料增多造成堵塞。解決的辦法是減少回料。
3、因停電或其它故障突然停車時, 提升分支與回行分支質量不等, 使提升機產生倒轉, 料斗內物料倒入機座,再開車時則發(fā)生機座堵塞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在提升機頭輪主軸的一側安裝止逆器,防止提升機倒轉。
4、膠帶打滑,減少了提升機的提升量,使機座內物料增多形成堵塞。解決的辦法是增大張緊力,防止膠帶打滑。
5、大塊異物進入機座造成堵塞,因此提升機進料口處應安裝鐵絲網,以防事故發(fā)生。
⑺、提升段撤料:
1、膠帶的張力不夠,料斗因自身重而扭轉,形成撤料。
2、膠帶運行跑偏,料斗與機筒碰形成撒料。
3、自身有振動現象,比如旋轉輪的慣性振動,膠帶接頭不平整等,機器周圍是否有產生強烈振動的機械, 如振動篩、鼓風機、內燃機等,振動將使物料的堆積高度降低, 使之裝滿的料斗形成撒料。
⑻、粉塵爆炸:
1、解決的辦法是增加出氣孔, 即在提升機頭部卸料管的上方開設出氣孔, 出氣管直接通向大氣,降低機頭內粉塵濃度, 使其不能產生粉爆。
⑼、產量達不到設計要求:
1、物料粘接在料斗及溜子上,根據粘接程度,定期清除物料。
2、排料口溜子過小或溜子角度不適合,修正排料溜子。
3、斗式提升機的前部機械設備容量不足,引起物料投人量少,以致提升機達不到設計能力,需設法提高前部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。
4、提升機后部機械設備能力小,排料溜子堵塞,提高后部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。
5、提升速度慢,需改變傳動輪的轉速比。
6、物料未能最大限度地裝滿料斗。
7、提升段撤料,造成提升機產量達不到設計要求。
8、料斗回料,即料斗拋出的物料不能全部進入卸料管而是部分返回機座的現象,回流是大多數提升機產量不高的原因。檢查回流的方法是將耳朵貼在提升機的機筒上,聽筒內有無像落雨的聲音,據聲音的大小、稠密狀態(tài)判斷回流的程度,這種方法對鐵殼提升機尤為有效。
9、物料計量方法不當,或計量錯誤,檢查計量器,核對物料比重,重新修正計算方法。
⑾、漏灰:
1、機殼全長法蘭處密封墊損傷或漏墊,更換新墊,涂密封膠,重新擰緊法蘭螺栓。
2、物料從機頭、機座各縫隙處泄出,增加密封墊或涂密封膠。
3、投入物料的高差過大,增加了投料壓力,需改變物料投入方法,增加進料的緩沖裝置。
⑾、電動機底座振動:
1、電動機本身旋轉不良,卸下轉子檢查靜平衡。
2、減速機與電動機安裝精度差,對中超過規(guī)范要求,進行重新調整。
3、電動機底座安裝精度不夠,水平度超過規(guī)范要求,進行重新調整。
4、頭輪和尾輪安裝有誤差,需重新調整。
5、頭輪和尾輪松緊度不適當,應再調整。
⑿、運轉時發(fā)生異常音響:
1、斗式提升機機座底板和料斗相碰,調整機座的松緊裝置,使膠帶張緊。
2、傳動軸、從動軸鍵松動,帶輪位移,料斗與機殼相碰,調整帶輪位置,把鍵裝緊。
3、導向板與料斗相碰,修整導向板位置。
4、導向板與料斗間夾有物料,放大機座部物料投入角。
5、軸承發(fā)生故障,不能靈活運轉,應更換軸承。
6、料塊或其它異物在機座內卡死,停機清除異物。
7、傳動輪條產生空轉,調整膠帶長度。
8、機殼安裝不正,調正機殼全長的垂直度。